總網頁瀏覽量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何謂「文明」?:北京印象之1






每次到外地旅行,我總喜歡觀察當地街道上的「廣告」,尤其是那些由政府貼示的「標語」。在我看來,官方的「標語」最能反映統治者或其人民的願望或焦慮,榮耀或挫敗、欣喜或痛苦,有時是赤裸裸的宣告,有時則只是隱喻,需要花點心思猜測。

以我2011年的成都之行來說,我看到了當地政府所做的「文明成都,共創共享」的系列廣告,海報內容,是以十個不同身分的女子為主角(護士、空姐、舞者等),宣稱「我不與XXXX的男生約會」,所訴求的不外乎希望市民(尤其是男性)遵守一些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隨地吐痰、赤膊上街)、社交禮儀(如說髒話、吵架鬥毆)和生活規範(如酒後駕車、亂扔垃圾)。雖然非常文雅的定調為「我和文明有個約會」,但這和二十世紀初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新中國」,以及國民黨政府在海峽兩岸前後推動的「新生活運動」(「國民生活須知」)一樣,都還是以外在的、粗淺的西方「文明」形式做標準。這似乎意味著中國經過一百年仍然無法「全盤西化」或「現代化」。孫文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標語,還可以再掛出來。

而今年2012年)首度走訪北京,更讓我吃驚,因為街頭上赫然出現「文明是城市之魂」的標語,連所謂的「北京精神」之中,也將「文明」與「愛國、創新、包容」並列

在我看來,城市本身就是「文明」的產物,也是「文明」的表徵。無論是在近東、北非、希臘、南亞、東亞,還是美洲,考古學家在尋找人類「文明」的起源時,無不將城基、城牆或是大型的建築物遺址視為主要證據,甚至當作「國家」出現的標誌。因為,能夠建築城牆、宮殿、神殿,並讓部分人口「城居」,意味著權力與資源的集中與再分配;意味著社會分工與階層分化,至少會出現較為專業的食物生產者、工匠、知識或宗教人、武士及統治者。同時,這也意味著在某個地域範圍之內,會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大型而複雜的社會群體同時並存與敵對,通常還會有戰爭與屠殺。更深一層來說,這也是人類能馴服自己或他人的一些「獸性」和「本能」的體現。因此,也有人認為,所謂的「文明」,其實就是人類和禽獸的差異之處,也就是人類的「非獸性」或「反獸性」行為。而「文明」的確帶給人類規範與秩序,繁榮與強大,但是,未必真能帶給人類幸福與快樂,更不能和「天下太平」、「逍遙自在」劃上等號。

就此而言,北京當然是個文明的城市。我們甚至應該說,這一座已千年左右帝國都城,又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強權國家的首都,本身就是「文明」,而且是太「文明」了,已喪失了原始、自然、狂放的獸性。那麼,這個文明古國的現代政府何以還一再呼喊著要「文明」呢?還真令人搞不懂。
  
                          2012/9/16寫於汐止香榭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