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唯美與寫真:倪曉容《花看》的精神




《花看》是倪曉容的第二本繪畫作品集,共收錄她最近一年半 (2008.6-2009.12) 從未展出的精選畫作四十四幅,並附有她任職國立中興大學以來(2007.8-)主要畫作七十幅的圖錄。從風格、主題和創作年代來看,這應該是她第一本繪畫集《書寫自然》(20085月)的後續之作,但又有突破之處

畫集以「花看」為名,雖是因為多數作品的題材都是花與花樹,但真正的用意似乎是著眼於以花觀看人生百態與萬事萬物,用花批露成住壞空與盛衰興亡,藉花呈顯情性空間與心靈世界。整體而言,可謂嚴守中國花鳥畫「以物寓情」的傳統,接續宋元畫家均衡、典雅、和諧與潔淨的古典風格。不過,在傳承中仍迭見新意。

當前藝術創作的主流,在技巧與媒材上,追求新奇、複雜、艱難、昂貴與顛覆。在內容與題材方面,崇尚抽象、怪誕、驚悚、荒謬,甚至髒汙與醜惡。而且,大多過度強調「哲學」的深度或必須承載「社會功能」,甚至「市場價值」。因此,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藝術欣賞,都成為一種沉重的心靈和思想活動,或是商業行為;畫畫與看畫不再是輕鬆自在、賞心悅目的事。面對這樣的潮流,能堅持走一條簡潔、純淨的唯美之路,確實不易。

倪曉容在繪畫的意境上追求百花一樣的繽紛與唯美,主要是建立在其寫實與鎔鑄的功夫上。粗看之下,她所使用的主要媒材仍然是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宣紙、絹布、棉布和顏料。但是,細察之後,可以發現,她也運用了西洋水彩畫的透明與不透明顏料,以及日本的膠彩畫顏料,部分紙張則採用中興大學森林系張豐吉教授利用鳳梨纖維所研製的鳳髓箋,這讓她的畫在光度、彩度及色彩的層次上可以有更豐富的變化,讓她在描繪具體物相時可以更加準確而生動。同時,她不拘泥於「隨類賦彩」的舊法,大膽的運用西洋繪畫的「隨光賦彩」,並放棄「近、中、遠景」的構圖方式,轉而師法攝影技巧中的景深、微距、遠距、變焦等概念和作法,讓她的畫近乎「照像寫實」。

但是,倪曉容的寫實並不是為了追求「形似」,而是「神似」。在一場題為「雕琢生命形塑靈魂:由羅丹看西洋藝術史上古今雕塑之流變」的演講會上(2007/9/26),她曾引述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藝術觀點說:「只再現自然的外觀,不美。洞察深處而充分表達其內部生氣,才能產生美」。她認為,這段話和唐代畫家張璪(?-1039)所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觀,可以古今呼應、中西合璧。而這似乎也是她的創作理念。因此,與其說她的畫是「寫實」,不如說是「寫真」。她所追求的是「色空不二」、「無實無虛」的境界。

而這樣的境界,並非因捨離紅塵、疏遠人間而成,而是踏實生活、就地取材而來。觀其畫作的花木,舉凡洋紅風鈴木、鳳凰木、阿勃勒、山櫻花、醉蝶花、梅花、蘭花、玉蘭花、牡丹、羊蹄甲、木麻黃等,幾乎都是她移居台中之後,在中興大學校園及台灣中部活動所及的實際景象。透過點、線、面的抽象處理,再經筆觸與色塊的具象組合,倪曉容成功的將周遭常見的花草樹木,一一轉化為清新優雅的美麗圖像;典藏芳香,訴說心情,刻鏤記憶,抒發體悟。觀者用眼,即能會心。不必言詮,便能神通。這應該就是「花看」的精神。
 

 
2010124日寫於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